「我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people, woman, self talk-2923048.jpg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原创”的,长大后却慢慢成了他人的“复制品”。我们总是会仰望或羡慕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甚至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他们,但我们总忘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这句话出自于美国一部粘土动画电影《玛丽与马克思》,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澳大利亚小女孩玛丽和美国笔友马克思之间的故事。玛丽是一位8岁小女孩,身型有些肥胖,额头上长有一个胎记,她对自己的外貌很懊恼也很不满意。她经常因为额头上丑丑的胎记被同学嘲笑,也不明白为什么同学们都讨厌自己。她甚至希望有一天,胎记能像创可贴一样被撕去。

马克思则是一位44岁患有自闭症和肥胖症的犹太人,因为自闭症,当他感到压力时就会独自躲到角落。马克思需要一本说明书来辨识表情才能与其他人正常交流,小时候也因此经常受到其他小伙伴欺负。拥有各自烦恼的他们,通过笔友的关系,将这份相差36岁的友情维持了长达二十年。

玛丽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

从年轻时的天真,到长大后的自负,再到受了打击的一蹶不振,并再一次次在受挫中不断成长。

马克思就像是我们心中不肯接受的那个自己。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很多缺点,而我们总是不愿去接受这些缺点,甚至选择看不见,甚至会和外界一样去嫌弃自己身上与生俱来的缺陷,最终迎合他人,逐渐失去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幻想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幻想自己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我们都愿意成为任何人,除了我们自己。我们讨厌自己长得不好看、讨厌自己没有别人聪明、讨厌自己没有自信、讨厌那个一直去迎合别人的自己、讨厌那个即使被夸奖都选择逃避的自己。我们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就不值得被看到,会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我们羡慕的那些人。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接受别人说的“你应该成为这样的人”,我们总在认真变优秀的过程中只看见自卑的自己,并在他人的期望中迷失了。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张漫画推文,一个人想成为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又想成为另外一个他羡慕的人,这样的形态就像是在无限循环。结尾就是一个即将逝世的人,他说,“我羡慕所有活着的人。”

中国一名作家王小波说过:“在我二十出头的年纪,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的奢望。” 我们无非都想成为更好的人,一点一点超越以前的自己,一点一点摆脱那个不堪一击的自己。只是有的时候,当我们在追逐别人的脚步时,我们会忽略了自身感受,甚至忘了我们最初的模样。我们也不曾去想过,是不是有人也想成为「我」。

样貌、家境、智商、天赋、阶层等等,这些先天条件都注定着我们的不一样,想要改变也需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努力与时间,但最首先最该做的是 —— 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清我们自己,然后活出真正的自己。

成长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不过是地球上的普通人,我们可以选择追求理想,或是平凡过一生,同样的,我们也要懂得去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我们不需要去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做自己」就够了。我们可以去做那些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也可以拒绝一切自己不想做或者是不愿意做的事。我们都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而休息也能让我们找回我们自己。我们在努力生活的时候,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自己得到喘息的空间,或许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都是第一次做人的我们,我们都不需要活在谁的期待里,只需要为自己而活。而我们这一生要做的就是摆脱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找到属于真正的自己,去学会原谅和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就像诗人莱昂纳德·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一辈子很短,我们都要学会好好的爱自己。你的优秀会遇到伯乐,你的真诚会遇到珍惜你的人,你的善良会遇到感恩的人,你的缺点会遇到理解你的人。那就做你自己吧,因为「别人」都有人在做了。

Share:

熱門排行榜